从草原小店到产业标杆:苏尼特左旗奶业振兴的“敦达”故事
日期:2025-08-16 20:36 / 人气: / 作者:小编
北纬43°的苏尼特左旗草原上,晨露还挂在牧草尖上时,索永军已经在奶缸前忙碌起来。二十年前的这个场景,如今仍清晰地印在他的记忆里。2004年,在苏尼特左旗敦达霍布尔奶牛村,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“敦达奶食店”悄然开张,土灶上的铁锅咕嘟作响,蒸腾的热气里飘着醇厚的奶香,那是草原馈赠的味道,也是索永军梦想开始的味道。
那时的草原上,牧民们世代传承着手工制奶的技艺,奶豆腐、奶皮子、黄油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寻常美味,却很少走出草原。“为什么不能让更多人尝到这份纯净?”索永军看着自家奶缸里荡漾的鲜奶,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。他守着传统工艺,用最朴素的方式制作奶食,从牧区邻里到镇上的商店,“敦达”的名字慢慢在旗里传开,那口带着草原阳光气息的奶香,成了不少人记忆里的牵挂。
转折发生在2022年。在苏尼特左旗政府的扶持下,索永军的小作坊搬进了崭新的奶制品园区,“敦达奶食店”正式升级为“苏尼特左旗敦达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”。标准化的生产车间里,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巧妙融合:老师傅们仍在手工把控发酵的温度,智能生产线却已能精准控制每一批产品的品质;包装车间里,印着草原风光的礼盒取代了简单的油纸,让这份奶香有了更精致的“外衣”。“从选址到办证,政府全程帮我们铺路,连销路都帮着对接,咱牧民搞产业,更有了硬底气”索永军的话里满是感激。
如今的敦达奶制品,早已不是当年的小店模样。产品线多种,从传统奶豆腐到创新奶酪棒,既守着“无添加、纯手工”的老规矩,又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对健康、便捷的需求。通过展销会、电商平台,每年60吨奶制品走出草原,摆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;周边45名牧民跟着他务工,家门口就能挣钱。“诚信经营个体工商户”“旗长质量奖”……墙上的荣誉证书,见证着这个草原品牌的成长。
敦达的蜕变,是苏尼特左旗奶业振兴的缩影。这片坐落在黄金奶源带的土地,从来不缺好奶——每年3.5万吨鲜奶从草原流向加工点,10余户马奶牧户、20余户驼奶牧户守护着“小众奶”的独特风味。为了让好奶源变成好产业,旗里下足了功夫。2020年以来,升级改造中小奶畜养殖场16家,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小作坊4家。2021年建成的传统奶制品发展园区,改建水、电、气、热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厂房,已入驻2家SC认证的奶食品加工企业,9家传统奶制品手工作坊。主要加工制作奶酪、奶豆腐、奶皮子、黄油、酸奶等18种产品,年收购鲜奶4000余吨,生产加工能力达300余吨,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,就像一个“奶业孵化器”,让“草原奶”有了规模效应。
“将来想把‘敦达’打造成苏尼特的名片,带着牧民一起把产业做稳走远。”站在园区的新厂房前,索永军望着远处的草原,眼里有光。而在苏尼特左旗,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。更多小作坊将搬进园区,更多“草原味道”将通过升级的产业链走向远方。从那间飘着奶香的小店开始,苏尼特左旗正用一份对传统的坚守、对创新的探索,书写着属于北纬43°的奶业振兴的故事。
相关内容 Related
热门内容 Top Content
- 栾川蕙兰 从深谷幽芳到富民产业07-13
- 让“新牧人”出彩出圈06-20
- 解馋不过草原特产牛肉干 内蒙特产 草原牛肉干 内蒙古推荐 即食零食 吃了还想吃06-05
- 强化农特产品电商人才队伍建设 我省举办农特产品线上营销培训大会07-01
- 欧拉羊解锁牧业+旅游致富密码07-15